四月去香港 吃了兩間米其林中餐廳 覺得不怎麼樣 後來又到台北吃Robuchon開的法式餐廳 雖然沒有星星 不過也算沾到邊 還是不怎麼樣 暫時對米其林斷念了
1. 龍景軒 三顆星 週六吃中餐
普通茶(龍井 茉莉 普洱) 每人20HKD 一壺一種類 三人選二種就來二壺 可換喝(好像不行 但我說要換 服務生還是倒茶)
除了自身的餐具 桌角還有公筷跟公匙
鮑魚酥皮 48HKD一只 口感一般般 但家人覺得油酥皮上放小顆的鮑魚還滿特別的 蠔油味
蘿蔔糕 48HKD 看名字裡面應該有藏干貝絲 但應該很細絲吧 吃不出來 口味不錯 不過沒有到驚艷
沾港點的醬料 左至右 辣椒醬 辣油(?) 辣醬油 後左銀盒(不鏽鋼)是牙籤
羊肚(?)竹笙湯 價錢頗貴 260HKD 以為是一鍋湯 還問可以幾人喝 服務生很勉強的說應該兩個人沒問題 看到只有咖啡杯大小
就每人舀一點 味道不錯 但不到價格點
我分到的量
菠羅皮叉燒包 52HKD 外面是奶酥+烤饅頭 裡面不太像叉燒 甜味較低的鹹味叉燒之類的(時間太久了 真的忘了)
芝麻雞 210HKD 味道普通 麻油很香 基本上是一隻腿肉 不怎麼入味 但是肉雞上附有黃色的油頗恐怖
招牌炒飯 240HKD 約四碗份量的炒飯(這次真的沒聽錯 剛上三碗的時候以為又誤會了) 上桌時已經分成小碗 綠色是扁豆切末 豐富的干貝絲 口感香鬆 很優
甜點 楊枝甘露 48HKD 楊枝指的是葡萄柚果粒 裡頭有西米露 甘露應該是芒果的部份 看季節應該是東南亞的 芒果偏酸
湯甜度適中 滿記的味道更豐富但相對甜一點
甜點 這是愛新奇的家人點的 海帶綠豆湯 鹹的海帶或說昆布 加上甜的綠豆湯 熱的 不配 味道是分開的 怪異
甜點 芋泥布丁 還OK 但價格很不OK 48HKD 我寧願點兩塊蘿蔔糕來吃吃
贈送的餐後點心 紅豆菜燕豆子小硬 但料多 其他無感
這餐吃了1274HKD 匯率4 約5000台幣 每人1700元 因為是中菜 算起來很貴 但就普普口味 台北這種水準的口味挺多間餐廳的
不過勝就勝在餐具跟創意菜 但服務我個人覺的頗差 倒水每倒必潑出 搞到我家人自己動手來
2. 鏞記 一顆星 晚餐
門面挺大的
茶資每人20HKD 餐具上有些刮痕 看的出來有點時間了
忘了 黑胡椒青椒炒花枝之類的 味道不錯
炒飯 稍油 泰國長米 略硬 吃飽用
五秀素炒 很好吃的素菜 百合 芹菜 菇(恕我無知 不認識) 碗豆 蘆筍 這道很讚
下庄 就是含腿肉的下半部 也就是1/4 燒鵝 大概140HKD 九點出菜 略冷 但味道還是很好吃 香
橙汁子排 菜上來很熱 但很快就冷了 味道不錯 但肉吃多了就是膩
總共 680HKD 約台幣2720 每人約900元
口感整體勝龍景軒一籌 擺盤差了點 晚上九點人還很多 很熱鬧 但很冷靜的說 就中上品質的中菜 台北就有 還不用這麼貴
所以還是小失望
3. L'Atelier de Robuchon
兩個人點的是2880的套餐+兩瓶300元無氣泡礦泉水(愛喝水 貴還是得喝)
因為都會用叉子吃隔壁的 所以兩套都有吃到
1.麵包 - 普通的歐式麵包 油 吃完手上都是油 也沒洗手水 頗不方便
3.前菜- 菠菜+乾煎蝦子跟花枝 裝飾紅醋 好吃 煎的超好吃 有點油 但香 菠菜打死賣鹽的 超鹹 雖說可以配海鮮 但海鮮單吃就很好
米餅+烤茄子彩椒菇類 佐橘紅色的醬汁 米餅有點燉飯作法壓成圓餅再雙面烤 上頭擺上烤好的蔬菜 不知名的菇類 味道普通
乾煎蝦子大勝
4.湯- 碗豆濃湯上面放高湯泡泡 分子食物好空虛 而且碗豆?的味道太重 泡泡口味不明顯
玉米濃湯+脆香鴨肉+高湯泡泡 過甜的玉米濃湯 高湯泡泡也甜 鴨肉很小片但好吃
看來我還是喜歡煎的脆香的食物
5.主菜-主廚特製番茄海鮮寬版麵 麵不到 al dente的地步 裡面還很粉 失敗
米蘭煎豬排+馬鈴薯泥+蔬菜配菜 馬鈴薯泥吃的出稿工 奶油香氣+綿密泥狀
不錯的配菜 豬排也香脆 不過沒肉汁 吃到一半有點冷了 就開始沾醬加速吃
附芥茉醬 不過搭紅醋較好吃 還有一小個鑄鐵鍋的青醬義大利麵 大概三口 超水的青醬 頗硬的麵 失敗
我的是檸檬sorbet+金箔+薄荷 放在奇異果+鳳梨+小顆野苺+藍莓的糖水中 好吃 金箔吃完無感 沒有異物感 也沒有金屬感
也沒味道
附加兩個縮小版的(比Danke)可麗露 外皮有點油脆 這家的麵包油都放多 普通
整體心得 餐點還不錯 前菜有驚喜 甜點檸檬sorbet很讚 其他普通 義大利麵失敗
服務就一般餐廳的水準 餐具/擺盤直得稱許 侍酒師好意糾正隔壁客人兩次用餐方式 看很有趣但被提醒的客人臉有點黑(不是膚色) 沒人點酒 覺得侍酒師有點落寞
合計金額6996 服務沒有星級的感覺(不過他也還沒有星星) 餐點中上 但不及價格水準 套餐價格如果落在1500就值得2000以上就過高了
看來我給西餐的平均單價還是比中餐高的多 畢竟吃多了中餐 要吃到很感動的 少阿